2012年12月25日農林經濟管理系全體教師在楊正勇教授辦公室召開了教學及科研研讨會,系主任楊正勇教授主持會議。會上每位專任教師就教學與科研中的收獲和困惑進行了交流,每位教師的發言都激起大家的熱烈讨論。
史君英老師的交流主題是“ERP沙盤模拟實訓課程”,史老師經過多年帶領學生參加各級ERP沙盤比賽,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實訓經驗。她認為ERP沙盤模拟實訓課程改進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設置情景,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鍛煉了同學的全局觀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樹立了學生的共赢理念,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接下來将考慮把沙盤與和其他專業結合,也要讓企業人員參與到實訓課程中來。此外,編寫适合學生ERP沙盤實訓的教材也很重要。在培養學生對ERP沙盤課程興趣方面,計劃組建一個ERP沙盤社團。
韓興勇老師結合近年來他與其他人文學科的交流及承擔校人文社科團隊整合的經曆,指出曆史上成功的人士大多具有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所以,我校應加強包括經管在内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發展。關于研究生培養,韓老師堅持給學生組織Seminar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沈雪達老師重點和大家交流了農經專業申請“試驗農場”的設想,希望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看法,為下一步工作做好鋪墊。
張振宇老師對農業經濟學學科發展、學生培養及科研開展等進行了深入思考。她的交流主題為“農業經濟專業何去何從?”。張老師結合自己在美國多年的留學經曆,談到農業經濟學學科在中國和美國都經曆着邊緣化的趨勢。未來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可以從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以及我校的優勢特色漁業經濟學幾方面切入。而研究方法使用上,則可以考慮從大農業入手開展一些實證研究。教學方面,張老師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兩方面闡述。本科教育應該在确保提供與其他高校經濟學和管理學專業相當教育的前提下,注重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本科生數量較以前增長較大的背景下,可借鑒美國本科階段寬進嚴處,全面考核的培養理念,提高學位論文質量。教學上可選擇案例分析、學術報告、小組讨論、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等強調學生參與的多樣化手段。研究生的培養則應突出專業特色,立足水産養殖,加強經濟學理論基礎訓練,區别對待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張老師還給出了美國大學最新的教學計劃網站鍊接,便于大家進行國際比較。
高小玲老師交流内容為“教學科研中的困惑”。教學中的困惑主要是如何平衡好課程數量和課程質量的矛盾,做好教師教學中“專業知識傳播者”與“受歡迎明星”的取舍。科研上如何平衡成果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如何組建研究小組并實施有效的過程控制。
王春曉結合今年指導學生獲得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體會,指出大學生創新項目太注重形式,對前期申請要求不嚴。
孫琛老師認為,教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是可以兼顧科研任務的數量和質量的。建議大家通過出國訪學交流的機會,請國外合作導師幫助修改英文文章,并在國際期刊上發表。
樂家華老師談到他在教學内容設計上花了很多的功夫,PPT都是自己原創的。科研方面,依托漁業戰略研究中心,向政府機構遞交了咨詢報告,在國内外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
謝童偉老師講到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軟件操作部分很感興趣,原因是可以把計量模型運用到畢業論文寫作中去。而“經濟學專題”課程不能辦成輔導學生的考研輔導課。
張海清老師認為“經濟學專題”課程對授課教師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都要求較高,在授課方式和授課内容上有改進空間。系主任楊正勇老師建議謝老師和張老師一起撰寫一份《經濟學專題》課程的新大綱,提交系裡和大家一起讨論。
徐忠老師提出《經濟學專題》課程可以采取給學生發放資料,課前閱讀,課上讨論的方式進行。
李欣老師交流了青年教師在承擔較多教學工作的情況下,如何兼顧科研興趣。她還建議韓興勇老師今後多和大家共享學術研讨會、外出考察交流信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楊正勇老師就這幾年從事的水産養殖産業經濟體系課題研究及和政府部門的接觸,與大家分享了中國漁業經濟的現狀和發展方向。他認為中國的水産養殖經濟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特别是遠洋漁業、生态保護、養殖經濟都有待加強,常規水産品種(如魚類、蝦類、貝類)的養殖經濟研究還有挖掘空間。楊老師特别提醒大家養殖經濟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值得關注。
(撰稿:張海清 攝影:李欣 圖片設計:張海清 制圖:瞿冬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