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來自上海綜合保稅區聯合發展公司的史陳俊在圖文信息中心102為經管學院的教職工和國際貿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帶來了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關知識的講座,介紹了自貿試驗區的曆史發展及規劃、建設進展、具體功能、機會和風險等,并從企業的角度解讀了中央政策,講述了自貿區建立後會産生的影響。
自貿試驗區共有4個區域,分别位于原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外高橋保稅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和洋山保稅港區,合計28.78平方千米,由1990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第一個規模最大、啟動最早的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發展而來。其功能将從原始的進口保稅,發展到進口保稅、出口退稅,再到區港一體、保稅展示、加工維修、國際中轉等,發展為實現貨物、資金、信息的全面自由流動的模式。企業在自貿試驗區内,将享受政策高地稅收優惠、全球分撥及自由加工、空運直通、啟運港退稅、寄售維修保障售後服務及再制造、先送後報、分送集報等相比以往的優惠政策。為服務其發展,區内将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和社會服務的18個行業對外資開放。
建設自貿試驗區,有利于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争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我校與洋山自貿試驗區毗鄰,在自貿試驗區的發展中,我們更要抓住機遇,提升自身的軟實力。
(撰稿、攝影:王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