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上海鄉村發展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該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上海整體發展的突出短闆。在國家實行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本暑期實踐項目團隊根據當今上海鄉村現狀,了解上海本地農村村民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不同看法。項目團隊通過實地調研,填寫問卷及查閱相關文獻的方式,詢問農民對于本村的基礎設施的意願與認知。通過對問卷結果的處理,分析出上海鄉村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調研村莊)
2018年7月,項目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考察了上海農村的發展情況。主要以人民村、外竈村、四竈果園村、橫港村以及彭廟村為主要分析對象,分析村鎮的基礎設施發展情況。總體而言,人民村、外竈村、四竈果園村、橫港村、彭廟村都是比較典型的上海農村,通過這幾個村落的對比,可以看出彭廟村的基礎設施條件相對更加落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道路狹窄、噪聲污染嚴重、河道髒亂、發臭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人民村、外竈村、四竈果園村、橫港村的基礎設施相對較好,但村民普遍認為應該拓寬道路,更加合理地設置公交車站點。同時,這些村都有或多或少的一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缺失,普遍存在河道污染問題。

(村民訪談)
要實現鄉村振興,首先要建設好本村的基礎設施,增加村民的滿意度,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到鄉村的建設當中。項目團隊建議政府應大力開展有關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例如增加公交車站點、添加路燈、增加休閑娛樂設施、減少噪音污染等。幫助村民營造更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從而提高村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和滿意度。
(撰稿:陳心弈 文麗姗 攝影:陳心弈 文麗姗 趙欣怡 王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