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500公裡,赴滬滇“山海情”的第二次約定。近日,上海海洋大學“先鋒引領,山海築夢——田野黨建守初心,鄉村振興擔使命”暑期社會實踐團跨越2500公裡再次踏上雲南的土地,在實踐中續寫滬滇山海情深。
實踐團穿越山川、跨越紅軍路、經過紅軍橋,前往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重走紅軍的足迹,向偉大的長征精神緻敬。“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紅軍橋邊傳唱着激勵人心的紅歌。
炎炎夏日,實踐團員們艱辛地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汗水已浸濕了他們的額頭,他們深刻體會到了紅軍長征的艱苦和偉大,疲憊的身體和酷熱中的口渴讓他們更加珍惜。“到新莊紅軍村開展實踐活動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曆史學習教育,通過回顧曆史,我們要憶苦思甜,在今後的工作中傳承并發揚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英勇無畏和愛國奉獻精神。”實踐團成員司宇道表示。

新莊紅軍村紅軍長征紀念館工作人員為團隊成員講解
随後,實踐團來到牟定縣彜繡産業園,感受着傳統彜繡在新時代開出的“新花”。彜繡是雲南楚雄彜族自治州牟定縣彜家女子用世代傳承指尖上的藝術,目前牟定縣有專業經營彜刺藝人200餘人,掌握彜繡技藝的民間藝人8700人,形成了“綠孔雀、福來雲往、傳統彜繡”三大産業模塊。
實踐團成員在産業園親身領略彜繡産品的精美,領略非遺傳承與創新的智慧魅力,他們也忍不住親自上手體驗。實踐團成員陸南南感慨地說:“從每個小細節的一針一線,到最後的一絲一縷,都需要講究啊!我手都僵了。”“作為彜族人,我之前對彜繡并不了解,沒想到彜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對我們民族的文化産業如此豐富感到震撼和驚喜。”實踐團成員彭豪翔興奮地說道。

團隊成員參觀彜繡産品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上海海洋大學的實踐團成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紅軍長征的曆史,感受到了彜繡文化的魅力,并對鄉村振興的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表示将繼續傳承紅軍精神,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社會實踐将專業理論與實踐融合、“紅色”曆史與現實融合、田野與思政融合,讓上海海洋大學的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充分了解“國情、社情、農情、民情”。活動助力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産業發展,進一步激發了新時代青年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引導新時代青年砥砺笃行,将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青春在助力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絢麗綻放。(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顔維琦 通訊員 魏娜)
原文鍊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51f69a89b49f4377a5bbf157c99aae10